您现在的位置: 新生儿出血症 >> 发病原因 >> 正文

健康三亚丨小儿脑瘫的预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27 18:00:11

健康三亚

★主持人欣怡与嘉宾林毅★

一、脑性瘫痪的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因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患儿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常伴有感觉、认知、沟通、知觉、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系统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在发达国家患病率为1‰—3.6‰,我国为2‰左右。

二、脑性瘫痪的原因

分为三个时期:

1.妊娠期:受精卵开始到妊娠28周(20%)

(1)遗传因素或基因突变(痉挛-舞蹈症、共济失调症类)

(2)母体因素(母亲智力低下、癫痫、本身患有脑瘫、重度贫血、营养不良、吸烟、饮酒、吸毒、泌尿系感染、梅毒、高热、肿瘤、腮腺炎、风疹、使用利尿药、雌激素、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重症蛋白尿等)

(3)其他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放射性物质照射都可致胎儿脑损伤)

2.围生期:妊娠28周至出生后满7天(70%)

(1)来自母体的因素(妊娠中毒、流血、胎盘梗死、外伤、休克等)

(2)来自胎儿自身的因素(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害、胎盘或脐带异常、误吸羊水、胎粪吸入、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溶血)

(3)分娩期的因素(产程过长、产位异常、低体重或超大体重、胎头吸引或产钳不当致颅内出血、多胎、窒息、吸入性肺炎、败血症、惊厥、黄疸、低体温、哺乳障碍等)

3.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期到学龄期(10%)——获得性脑瘫

(1)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组织缺氧缺血:如呼吸障碍、心跳停止、高热、中暑、CO中毒、持续惊厥、癫痫、休克等。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营养不良、贫血、腹泻及电解质紊乱。

(4)头颅外伤。

(5)误食药物或毒物。

(6)急性脑病或脑血管障碍。

三、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1.基本表现

(1)运动发育落后和瘫痪肢体运动障碍:患儿的运动发育里程碑落后,包括抬头、坐、站立、独走等大运动及手指的精细动作。

(2)肌张力异常:因不同临床类型而异,痉挛型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瘫痪肢体松软,但仍可引出腱反射;手足徐动型表现为变异性肌张力不全。

(3)姿势异常:受异常肌张力和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不同情况的影响,患儿可能出现多种肢体异常姿势,并因此影响其正常运动功能的发挥。体格检查中将患儿分别置于俯卧位、仰卧位、直立位,以及由仰卧牵拉成坐位时,即可发现瘫痪肢体的异常姿势和非正常体位。

(4)反射异常:多种原始反射消失延迟。腱反射活跃,可引出踝阵挛和阳性Babinski征。

2.临床表现

(1)按运动障碍性质分类

① 痉挛型:最常见,约占全部病例的50%-60%。主要因锥体系受累,表现为上肢肘、腕关节屈曲,拇指内收,手紧握呈拳状。下肢内收交叉呈剪刀腿和尖足。

② 手足徐动型:除手足徐动外,也可表现为扭转痉挛或其他锥体外系受累症状。

③ 肌张力低下型:可能因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同时受累,导致瘫痪肢体松软,但腱反射存在。本型常为脑性瘫痪的暂时阶段,以后大多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

④ 强直型: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僵硬,锥体外系受损症状。

⑤ 共济失调型:小脑性共济失调。

⑥ 震颤型:多为锥体外系相关的静止性震颤。

⑦ 混合型:以上某几种类型同时存在。

(2)按瘫痪累及部位分类:可分为四肢瘫(四肢和躯干均受累)、双瘫(也是四肢瘫,但双下肢相对较重)、截瘫(双下肢受累,上肢及躯干正常)、偏瘫、三肢瘫和单瘫等。

3.伴随症状和疾病。作为脑损伤引起的共同表现,约52%的脑性瘫痪患儿可能合并智力障碍,45%的患儿伴有癫痫,38%的患儿伴有语言功能障碍,28%的患儿伴有视力障碍,12%的患儿伴有听力障碍。其他如流涎、关节脱位则与脑性瘫痪自身的运动功能障碍相关。

四、脑性瘫痪的预防

1.出生前的预防:

(1)注意婚前保健

① 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性卫生、生育和遗传知识的指导。

② 有关婚配、生育等问题的咨询及男女双方可能会影响结婚和生育疾病的检查,并提出建议,对不宜生育者应根据《母婴保健法》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

(2)做好孕期保健

① 首先要定期做产前检查,由医生向孕妇及其家属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指导,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

② 对患有严重疾病或接触了致畸物质,妊娠后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医生应给予医学指导,避免怀孕,控制癫痫发作;

③ 要对孕妇进行营养和预防感染的指导,避免使用可能有致畸、致残药物,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避免接触有毒物质,不能过度饮酒、戒烟、戒毒;

④ 其次要增加营养,尤其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特别重要,要及时补充蛋白质、脂肪、葡萄糖、叶酸、核酸、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

⑤ 再次要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胎儿期脑发育极为迅速,如果发生先天性感染,如风疹、弓形虫、肝炎病毒、梅毒都可导致严重的脑瘫。为此,孕妇不宜经常去公共场所,一旦发生了感染性疾病要及时医治,但应谨慎用药,孕妇还应避免腹部外伤,预防胎儿受损。)

2.围产期的预防:

(1)避免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加强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对筛查出来的高危产妇及高危新生儿要送到医疗条件好的保健机构进行监护,保障母婴健康,孕妇要及时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检查,接受医生指导。

(2)预防窒息和颅内出血。提高产前质量,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开导孕妇切忌紧张,尽量避免产钳助产,儿科医生进产房或手术室,与产科人员联手进行对窒息儿等高危儿的抢救,使窒息和痉挛持续时间尽可能缩短,以减轻或消除新生儿的脑损伤。

(3)防止高胆红素血症

① 预防早产:早产儿由于脏器发育尚未完善,不能有效地、及时地处理胆红素,故容易发生;

② 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宫内窒息,异常分娩可致使婴儿血清胆红素增高的危险性加大;

③ 孕妇要慎用磺胺类、水杨酸类、维生素;

④ 尽早预防、诊断、治疗溶血;

⑤ 新生儿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脐炎、肺炎以及缺氧、出血、酸中毒、低血糖等,均会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应尽力防止;

⑥ 若黄疸不断加深,并有拒食、双眼凝视、抽搐等临床表现,医院进行有效治疗,以避免或减轻胆红素血症对婴儿中枢神经造成永久性损害。

3.出生后的预防:

(1)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新生儿脱离母乳来到人间,器官发育均不完善,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性疾病,要防止感染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 实行住院分娩,减少感染机会。

② 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皮肤,防止破损感染。

③ 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清洁。

④ 密切观察黄疸的消长。

⑤ 注意观察前囟是否正常。

⑥ 实行母乳喂养提高婴儿免疫力。

⑦ 注意新生儿安全,避免头部外伤。

(2)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当热性惊厥发作时,小儿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导致脑功能紊乱,因而对小儿的神经系统造成危害。为了减少因其所致的脑损伤对有此病史的患儿进行预防性治疗是完全有必要的。应开窗通风,松解衣服散热或口服家中备用的退热药,必要时也可服安定防止癫痫发作。

4.改善环境卫生:

小儿出生前在胎儿期的感染及出生后新生儿的感染是发生脑瘫的主要原因,故改善环境卫生以预防脑瘫的发生愈来愈受重视。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土壤、工作和居住环境污染等。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措施对预防脑瘫有着重要意义。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2 严格执行环境法规,消除环境污染,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的管理;

3 对孕妇的居室经常进行消毒处理,改善生活环境;

4 对孕妇及脑瘫患儿生活用水及食物经常消毒处理;

5 保持脑瘫患儿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勿使患儿伤风。

专家介绍

林毅,副主任医师,医院小儿康复科主任,海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三亚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新生儿专业副主任委员,海南医学院兼职副教授,曾在首都儿医院进修学习,年起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在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优生优育、儿童保健及康复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健康三亚

《健康三亚》播出时间:

每周六、日16:00-17:00

参与方式:

1.问诊、

2.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dfly.com/fbyy/12884.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新生儿出血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