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一种病毒病,是目前国内家兔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危害极大,曾造成大批兔发病死亡。
1.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冬季发病较多。本病只侵害兔,主要危害青年兔和成年兔,40日龄以下幼兔和部分老龄兔易感性差,哺乳仔兔一般不发病。传染源是病死兔和带毒兔,它们不断向外界排毒,通过病兔、带毒兔的排泄物、分泌物、死兔的内脏器官、血液、兔毛等污染饮水、饲料、用具、笼具、空气,传给易感兔,引起发病死亡。人、鼠、其它畜禽等机械性传播病毒,将病原从一个地方带至另一个地方,引起该病的流行。在新疫区,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易感兔几乎全部发病,绝大部分死亡,发病急,病程短,几天内几乎全群覆灭。目前,普遍重视该病的预防,发病率大为下降,但仍有发生,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使用优质疫苗及按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防疫,或根本不进行预防注射。此外,幼兔的发病日龄提前,按常规在35日龄左右免疫后,仍有兔会发病死亡。当兔场兔的死亡率突然升高,且未见临床症状,大、小兔均有死亡,应警惕兔瘟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常发生在新疫区。在流行初期,患兔死前无任何明显症状,往往表现为突然蹦跳几下并惨叫几声即倒毙。死后勾头弓背或“角弓反张”,少数兔鼻孔流出红色泡沫样液体,肛门有少量淡黄色粘液附着。
急性型病程一般12—48小时,患兔精神委顿、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喜饮水、呼吸迫促、体温达41℃以上。临死前表现为在笼中狂奔、常咬笼,倒地后,四肢划动,抽搐或惨叫,很快死亡。少数死兔鼻孔流出少量泡沫状血液。
亚急性型多发于2月龄以内的幼兔,兔体严重消瘦,被毛焦枯无光泽,病程2—3天或更长,后死亡。
3.病理变化
最急性、急性病死兔剖检时可见全身实质器官郁血、出血,气管软骨环郁血,气管内有泡沫状血液;胸腺水肿,并有针帽至粟粒大小出血点;肺点状出血或郁血、水肿、出血;肝脏肿大、质地变脆、色泽变淡,多呈土黄色;胆囊充满胆汁;脾脏肿大、郁血呈黑紫色;部分肾脏郁血、出血;十二指肠、空肠粘膜出血,肠腔内有粘液。
4.防治: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选择优质的疫苗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是保证不发生流行的关键。使用单苗或多联苗免疫注射家兔,一年两次。幼兔35日龄左右注射一次兔瘟疫苗2ml/只,60日龄左右加强免疫注射一次1ml/只,以确保免疫效果。建议繁殖母兔注射疫苗用量加倍,其它兔按说明书使用。发病时应采取紧急预防措施,应用4—5倍量兔瘟疫苗进行注射,每注射一只兔换一个针头。5天左右控制疫情。或用高免血清每兔皮下注射4-6毫升,7-10天后再注射疫苗,三天左右控制病情发展。发病期间应加强隔离消毒。发病兔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白癜风专家怎样才能治好白癜风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一种病毒病,是目前国内家兔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危[详细]
应与新生儿生后1周内其他原因所致的出血相鉴别:(1)胃肠道出血:应与咽血[详细]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一种病毒病,是目前国内家兔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