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幸遭受外伤、车祸、术后出血等情况下,输血往往可以起到救命的作用。
而北京、甘肃、云南、山东、江西等地近期纷纷爆出血库告急的消息,甚至山东省血液中心表示部分血型奇缺,如A型、O型等血型只够用3天的,一些手术已经在选择择期进行。
“适当献血有利于身体健康”,是从义务教育阶段就灌输给人们的理念,一直以来我国无偿献血率虽然整体不算高,但架不住人口多,基数大,献血总量一直保持高位。
那为何现在大家都不献血了呢?背后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呢?
01隔离封控没时间
年前11个月,我国疫呈现多地散发的状况,在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之下,大部分人经历了多轮次长时间的隔离和封控,很多地方长达数月进行全区域封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流量急剧减少,人们出门买菜都成了奢望,哪里还有时间和机会去献血呢?
有的地方虽然暂时没有疫情出现,但无偿献血车内势必会聚集采血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献血者,在各方“没事不要聚集”的反复叮嘱之下,敢去献血的人是少之又少。
另外一个方面,在动不动全员核酸,各地纷纷实行常态化三天一检甚至三天两检、一天一检的情况下,医务人员被纷纷抽调过去做核酸。
哪个地方一旦发生一例阳性,就要连夜采取隔离转运、流调筛查、密接次密接排查、医疗诊治等工作,医务工作者数量难以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根本无法再保证以前的采血工作量。
因此,我们在疫情严格防控阶段,很少看到有无偿献血车停在城市广场、主干道、主要居民区等地,关于无偿献血的流动宣传车,也基本上销声匿迹。
02身体条件不允许
无偿献血要求供血者必须保持良好的身体条件,才能保证血质的纯洁可靠。但自年12月疫情政策放开以来,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越来越多。
尽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病毒只攻击了上呼吸道,但高热多、症状狠、康复慢等状况还是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很多地方感染率已经超过了60%甚至更多,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剩下的”幸运儿“被感染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
多地报道出了多例刚刚阳转阴人员,由于洗澡、跑步、熬夜加班等导致复阳,甚至病情加重不治身亡的情况,充分显示了新冠病毒绝对不同于普通感冒,在主要症状消失后的两到三周内都必须特别小心谨慎。
因此,一旦感染了新冠病毒,治疗和休养的时间加在一起要一个月左右。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奢望民众去无偿献血呢?
医院人满为患,呈现”一号难求“”一床难求“的状况。众多医务工作者也同样被感染,不少症状还不是特别重的坚持带病上岗,医院和血站也无瑕抽出更多人手投入无偿献血工作。
之前除了公民个人的独自献血,很多单位会组织所属人员义务献血。
但现在多地除了高三学生外其他年级还处于线下停学状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部门,甚至部队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大面积阳性感染者的困扰,正常的学习工作尚且很难保证,哪里还会组织人员无偿献血呢?
03价值认同有反转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再禁锢于单一的信息传递方式,对于很多长期被灌输的理念,也开始多问几个”为什么“。
长期以来无比正确的“适当献血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质疑。
居民本来就对献血时无偿,用血时却要支付高额费用颇有微词,再加上各地血站工作人员的高福利待遇被曝光后,更是将矛头指向了”无偿献血“政策。
另外,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关于献血的情节,客观上给读者和观众造成了一定误导。
余华名著《活着》中,县长急需用血,学校组织学生去献血,采血者直接将主人公小儿子的血抽干致死。
前几个月风靡全国的电影《隐入尘烟》中,村中大户几次三番引诱胁迫主人公献”熊猫血“,在不规范的采血地点进行超量采血,用血者对献血者毫无感激之情,只是一次次的欺骗和压榨。
这些情节本来是衬托剧情的需要,但客观上却将采血工作者和用血者完全描述成了献血者的对立面。
血库告急是多重因素导致的,各地应敲响警钟迅速采取有力对策。
·
什么是多囊肾?多囊肾是一种累及肾脏的遗传性疾病,病变肾服庄内部会出现很多[详细]
不知从何时起,保温杯里泡藏红花成了新时尚,藏红花成为了新一代养生“网红”[详细]
什么是多囊肾?多囊肾是一种累及肾脏的遗传性疾病,病变肾服庄内部会出现很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