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生儿出血症 >> 发病原因 >> 正文

失联9天原是突发脑出血年轻人为什么会得这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5-14 19:56:43
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医学指导/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光忠

一名年轻人,前一晚还在聚餐、嗨玩、刷手机到深夜,第二天却突发脑出血,急救室内昏迷,9天后才真正清醒。于是写下这篇文章,告知这9天发生了什么,并陈述冷静求救、准备医疗资料等过程,总结“规律作息别熬夜、调节压力莫过劳、多多运动别多躺”的提醒。

记者发现,在这篇《失联整整9天,没有什么别的原因》的网文里,发病的“无助感”“失联”等字眼相当夺目。更主要的是,年轻人、熬夜、工作压力大、少运动、脑出血、自救等因素,迅速让网友“对号入座”,心惊惊,于是群起评论、转发。

脑出血要熬夜、压力大、少运动来“背锅”吗?脑血管病专家直言,青壮年脑血管意外事件确实越来越多发,但也无须过分恐慌,不良生活方式会成为发病诱因,但先天性因素、炎症、外伤等才是直接风险所在。

年轻网友自述危险经历,专家:青壮年脑血管意外事件越来越多发,先天性因素、炎症、外伤等是直接风险所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通讯员郝黎、靳婷

健康有约工作室出品

爆文:

失联9天脑出血自救

9月11日,微博推出一篇网文,称“网友熬夜突发脑出血,微博发长文告诫熬夜人”。点进去一看,网友“卡卡Prancil”的《失联整整9天,没有什么别的原因》一文发布不到24小时,评论12万,转发17万。

据“卡卡”自述,9月1日晚玩手机直到次日凌晨1:30睡觉,中午起床时一瞬间感觉到脖子剧痛,不到三秒,后脑勺突然针扎般阵痛,随之“后脑内部一阵暖意”,痛感没那么明显了,但突然身上一层层出冷汗,手臂的汗竟滴到地板上,自我意识“完了!肯定脑内出问题了!”

随后“卡卡”给一同事还有朋友A、B打电话,发现话不成章,在朋友建议下打求助,抵院后陆续呕吐数次、昏迷,CT扫描显示脑内多处出血,医生猜测是脑动脉瘤破裂,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采取止血剂、输液等绝对卧床治疗9天后,才算真正清醒。

“卡卡”因此提醒大家,一定要规律作息,早六晚十,不能熬夜;要调节工作与学习压力,量力而行,别把身体拖垮了;还要多多运动,锻炼身体,不能老是躺着。

数据:

全球每12秒就有1宗脑血管意外

中风、脑卒中、脑出血、脑缺血……这些脑血管意外,你还以为是老年人“专利”?“卡卡”的遭遇,让不少后生仔女心生恐慌——

全球医学统计,每12秒就有一位脑卒中新发患者,每21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脑卒中成为我国第一致死病因,占死亡总数22.45%。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光忠指出,脑卒中是脑血管意外事件,一般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溢血,只占脑卒中病例的25%左右,但脑出血急性期就有30%~40%的患者死亡,死亡率和病残率均高于占脑卒中达75%的缺血性脑卒中。

为什么人们闻中风色变?那是因为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缺血,一旦进入脑梗塞阶段,治疗的黄金时间只有几个小时,患者约1/3会死亡、1/3残疾,只有1/3康复。脑动脉瘤更为凶险,第一次破裂,死亡率达30%~50%;如果一直不接受手术治疗,很可能会发生第二次破裂,死亡率可超过60%~80%。

陈光忠认为,更值得一提的是,脑血管意外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临床上经常遇到青少年患者。上周末陈光忠就碰上一个十几岁患者脑出血昏迷,由于是血管畸形破裂,病情进展非常迅速,尽管心肺复苏救了回来,但如今还躺在ICU未脱离生命危险;而陈光忠碰到最年轻的患者,是一名2岁的孩子,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发现得早,手术治疗后康复了。

自我应对:

还是呼叫最靠谱

“网友提到的发病状况,确是脑血管意外无疑。”陈光忠说,至于是脑血管畸形导致还是脑动脉瘤破裂等原因,还得进一步检查明确。

不过,对于网友在发病后向多名朋友求助,陈光忠直言,脑卒中最有效的应对之道,还是呼叫紧急送院,尽早实施院内急救。

事实上,很少中风患者能在国际治疗指南指出的“黄金3小时”医院抢救,“像我们省医,一年大约只有约10%的患者能在黄金时间内到达院内急救”。

到底出现哪些状况要及时呼叫?陈光忠指出,脑卒中是急症,一旦发病,出现偏瘫或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或不能言语、头晕、意识不清甚至休克或昏迷,那当然是争分夺秒紧急送院;但其实1/3的脑卒中病人在发病前都有过小中风发作,手麻、脚麻、单眼或双眼短时视物不清、头疼等,都可能是脑血管病变的“轻表现”,可能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不等,但均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往往被病人忽视而不去就诊,这是非常危险的。

具体来说,当发生以下一个或多个症状,医院就诊:

1.一侧面部或手脚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

2.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眩晕、摇晃不稳。

3.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4.难以忍受的头痛,喷射状呕吐。

5.反复黑蒙或一侧眼睑下垂。

诊查:

建议做CT及CTA检查

“卡卡”自述的院内检查、急救较为简略,陈光忠说,其实在解决及早送院问题后,院内早诊早治脑血管意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脑血管问题诊查,检查项目从低到高分别为:超声波检查颈动脉、椎动脉,但该检查无法全部看清血管;脑血流检测,通过经颅多普勒探测仪,可发现血流速度的异常;无创检查如核磁共振(MR)、CT,能提供脑组织病变状况,也可用于了解脑血管。虽然其准确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但由于CT及CTA检查可快速完成,因此,当脑卒中患者进入急诊,首选的检查当推CT及CTA,可第一时间评价颅内及血管情况。

医院,完成CT检查后,也可直接进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该检查准确性最高,是诊断绝大多数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该检查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插入一根较细的导管,在X线透视下,将这根导管送入供应脑的血管分支中,注射造影剂后记录图像。通过这一微创介入术,可检查脑血管的动态过程,信息量多,还可以监测血流的快慢指标,因为可以一条一条血管看,甚至可以监测到患者个人的血管代偿能力,如一侧颈动脉堵死了,是否靠对侧的动脉供血等。

治疗:

微创填塞取代开颅

脑卒中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术也大显身手:

如果是缺血性卒中,发病3~4.5小时,是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

如果发病6~8小时,可进行溶通率较高的动脉溶栓,即与介入检查类似,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插入一根较细的导管,在X线透视下,将这根导管送入供应脑的血管分支进行溶栓;

如果是狭窄率超过70%的严重脑动脉狭窄,则可采用金属支架,通过股动脉插入导管,直达颈部或者颅内,将狭窄的血管管腔撑起,改善脑供血。如果是颈动脉狭窄也可以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将血管内的“垃圾”清除出来。

形象地说,脑出血,就像水管因为水压猛增而突然爆裂,血管破裂出血;脑缺血,就像“交通堵塞”。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缺血,除了基本的药物治疗外,必要时手术干预才是最终的办法。

一般来说,亚洲人脑动脉瘤超3毫米则建议手术。大部分颅内动脉瘤均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替代以前的开颅手术,就是人们常说的介入疗法或者血管内栓塞技术,只需在大腿根部用针穿一个不到1毫米的小眼/小洞,通过血管将导管和导丝插入脑动脉瘤内,再通过微导管输送微弹簧圈等逐步填塞动脉瘤腔,直至完全闭塞动脉瘤,达到治愈目的。

预防:

更多考虑先天性病变、炎症因素

到底“卡卡”死里逃生后感悟到的“少熬夜、减压力、多运动”的健康提醒,是否真的可有效预防脑出血或脑缺血?

“实话说,熬夜、精神紧张压力大、少运动确实损害机体健康,但对于脑卒中,影响力没那么大。”陈光忠指出,这些因素可能成为发病间接诱因,但对于青年、青少年来说,直接因素,更多考虑先天性病变、炎症因素,甚至近期内有无外力造成脑受伤等。

据介绍,年龄越大,发生脑血管病的几率越高;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都是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是脑中风最危险因素,而高盐摄入、高脂饮食、吸烟、酗酒、肥胖等,是高血压的基础病因。

长期持续的不良作息与生活习惯、精神紧张压力大等,一方面导致高血压,另一方面也确实对血管发育、硬化斑块等造成坏影响,能改变自然是好事。具体来说包括:

饮食有节制,每餐以八、九成饱为宜,切忌过饱。

多食用植物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防治动脉硬化;食盐要限量,每日饮食中摄入食盐应少于4~6克,少吃甜食,应提倡多吃蔬菜和水果。

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坚持体育锻炼,年轻人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要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等,多晒太阳。

调节情绪,保持情绪稳定,谨防过度疲劳。

专家特别提醒:有心脑血管慢性病的患者,入冬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脂药物,控制好血压、血糖,并积极戒烟限酒。

推荐:

不放心的查查脑血管

如果平常不时感觉到头晕、头疼,感觉头脑供血不足或者有出现过视力模糊等问题,自己感觉有问题;或者是40~60岁的中年人,此时血管容易硬化、血压容易出现异常;又或者是身患慢性病的老年人,专家推荐,在体检时查查脑血管和颈部血管。

MR或CT检查,特别是CT,是扫描脑结构,很难看到动脉瘤等血管性病变,对于小于5毫米的动脉瘤可能看不清。而螺旋CT血管造影(CTA)是扫描脑的血管,对脑动脉瘤的敏感性更高,可发现3毫米以下的动脉瘤或脑血管先天畸形等病变。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dfly.com/fbyy/14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新生儿出血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