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生儿出血症 >> 康复案例 >> 正文

维生素K新生儿容易缺乏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5/31 9:30:15

维生素K是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1(叶绿醌)来源于植物,是维生素K的重要来源。此外,人体肠道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K2(甲萘醌),是维生素K的主要来源。

从它的理化特性上看,天然的的维生素K是一个油状的,如果是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则是可溶于水的。维生素K对热、酸较稳定,但对碱不稳定;可被空气缓慢氧化而分解,遇光很快被破坏,因此应避光密闭保存。在正常烹调过程中损失很少。

一、生理功能。

1、参与凝血过程。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Y-羧化酶的辅酶。

2、参与骨骼代谢。骨有机质中20%为骨钙蛋白(骨钙素BGP),在骨钙蛋白形成过程中,维生素K为重要辅酶,维生素K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合成骨钙蛋白,同时促进其γ-羧基谷氨酸化,从而促进羟基磷灰石向骨内沉积;维生素K可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骨组织对钙的有效利用依赖于骨胶原蛋白,维生素K有促进骨胶原合成功能。老年人的骨密度和维生素K水平呈正相关,研究显示,经常摄入大量绿色蔬菜的妇女,其骨折的发生率要比食用较少绿色蔬菜的妇女低。

二、维生素K缺乏与过量对健康的危害

1、缺乏的危害

维生素K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所需的因子,缺乏易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临床表现为出血。由于新生儿肠道内尚无足够的细菌合成维生素K,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又很少,不能满足新生儿的机体需要,因此0~3月龄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容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导致死亡。

由于维生素K食物来源丰富,正常成年人很少发生维生素K缺乏。

2、过量的危害

正常膳食来源的维生素K不产生毒性,但服用大剂量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可能会发生中毒。

三、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血浆中维生素K的正常水平范围为0.1-1.0μg/mL。维生素K缺乏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

四、消化吸收与代谢

维生素K经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在肠道被吸收后,以乳糜微粒的形式被转运至肝脏贮存。膳食中维生素K是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混合物,其吸收率为40%-70%。

一部分维生素K在体内氧化后形成葡萄糖苷酸化合物,再随粪便排出体外。另有约15%的维生素K以水溶性代谢产物的形式经尿排出。

五、参考摄入量

我国不同人群维生素K的AI(适宜摄入量)见下表。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K参考摄入量(微克/天)

六、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维生素K广泛分布于动植物食物中,绿叶蔬菜是维生素K最好的食物来源,动物肝脏、乳酪也是较好的来源。但在水果、谷类中含量相对较少。另外肠道在益生菌的作用下可以合成相当一部分维生素K,那么当肠道菌群失调的时候会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常见食物中的含量见下表:

常见食物中维生素K的含量(微克/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dfly.com/kfal/15301.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新生儿出血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