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郑晶晶王晨曦
通讯员吴君仪肖汝淇
七旬老人本应享受安宁美好的生活,在家人的陪伴下安度晚年。然而,她却不幸患上了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危通知书纷至沓来。为了帮助她挺过生死关,医生成功为其进行了脐带血治疗。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9月21日,她康复出院。
梅奶奶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
今年6月底,70多岁的梅奶奶(化姓)身上突然出现了密集的红色小点,持续了三天仍未消失。医院就诊时,检查提示有轻度贫血,白细胞数仅为正常最低值的一半,更严重的是,血小板数仅为正常值的1%,属于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很容易出现重要脏器出血,危及生命。拿着报告单,老人不敢耽误,立即医院就诊。
为了实时监测病情,梅奶奶住院后,该院血液内科周芙玲教授团队对她进行了相应的检查。仅一天时间,老人的白细胞数量又下降了一半,贫血情况进一步加重。
病情持续恶化,急需找到病因。医院立即安排了髂骨和胸骨部位的骨髓穿刺检查,希望通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找到答案。在此期间,老人的各种指标接连显示异常,为了维持生命体征,她接受了多次成分血输注。最终,她被诊断为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部分急重型的病死率可与白血病相当,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74/10万,高发年龄分别为15至25岁的青壮年和65岁至69岁的老年人。
血液内科主任周芙玲等专家经过研究,决定采用脐带血治疗的新技术,这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周芙玲介绍,脐带血是胎儿娩出之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其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能够修复人体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最终,国家公共脐带血库提供了与梅奶奶血型、体重等符合的单份非血缘脐带血。经过治疗,9月21日,梅奶奶已康复出院。
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周芙玲表示,脐带血是在新生儿断脐之后进行的采集,不会对胎儿和母体产生任何损伤,是非常珍贵的医疗资源,希望能有更多有条件的家庭选择储存新生儿的脐带血,这种“救命血”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中能发挥很大作用。
更多资讯,欢迎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科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竹鼠是一种以竹子、芒草、植物茎秆等为食的啮齿类动物,因为吃竹子而得名竹鼠[详细]
不知从何时起,保温杯里泡藏红花成了新时尚,藏红花成为了新一代养生“网红”[详细]
竹鼠是一种以竹子、芒草、植物茎秆等为食的啮齿类动物,因为吃竹子而得名竹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