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生儿出血症 >> 发病原因 >> 正文

新生儿出血症的诊断和预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4-10-30 12:47:04

新生儿出血症(hemorrhagic disease of thenewborn)又名新生儿自然出血、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及其依赖因子显著缺乏所致。新生儿期维生素k及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不足,母亲有肝胆疾病或服维生素k抑制药物,或新生儿喂奶延迟,有先天胆道或肠畸形引起吸收障碍,有产伤致凝血因子消耗增加等因素均可促使发病。

(四)为预防出血症的发生,活产婴儿出生后立即肌注维生素k1,早产儿0.5mg,足月儿lmg。对产妇疑有维生素k缺乏或早产者应在产前每天肌注维生素k34mg/次,连续3~5天,早产儿或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者,生后常规注射维生素k1l~2mg,连续3天。

全身广泛出血点多由血小板减少引起;凝血因子缺陷所引起的出血多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皮下淤斑。dic常见于早产儿或合并严重感染、缺氧及酸中毒的新生儿。

(四)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出血症患儿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为对照的2倍以上即有诊断意义),但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正常。

(五)apt试验为鉴别是吞入母血抑或胃肠道出血可取吐出物1份加水5份,静置或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4ml加入1%naoh 1 ml,经1~2分钟后观察,呈棕色为母血,粉红色则为胎儿血。

【诊断】

(一)病史询问家族出血史、母亲疾病史及产前服药史、分娩情况、维生素k应用情况。

【鉴别诊断】

(一)首选维生素k15mg肌注或静脉点入,可连续3~5天。一般注射后出血可迅速停止。维生素k3引起溶血和黄疽,宜慎用。

(二)有严重出血时可输新鲜全血或新鲜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输血量为10ml/kg.出血停止后再纠正贫血。

(三)迟发性出血症个别母乳喂养儿在出生1个月后发生出血,多与某些疾病有关,如腹泻影响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应用抗生素可抑制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

(二)临床表现有维生素k缺乏史者往往在生后2~5天发病,早产儿可晚至2周,常见出血部位为脐残端出血、消化道出血(呕血或便血)、皮肤出血(足跟、骶部、枕部等受压处有淤斑),早产儿可有颅内出血。鼻衄、穿刺部位长时间渗血、阴道出血等偶可见到。

(三)消化道出血时禁食,待呕吐控制后及早喂奶。脐渗血时予局部处理。

【预防与治疗】








































































































































































































































白癜风如何治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dfly.com/fbyy/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新生儿出血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