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小的白色药丸,任谁也不会把它和“世界医学史三大经典药物”联想到一起,虽然它已经走下“神坛”,但是江湖依然有它的传说,我们也不能否认它曾经做出的贡献。
阿司匹林的“前世今生”
三千五百多年前,医学文献中记载了柳树“消炎镇痛”的作用,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的技术,直到很多年后化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家才分离出其中的药物成分。
年,水杨苷被提取出来,后来又成功得到了水杨酸,直到这个时候才逐渐有了阿司匹林的影子。突破发生在年,距离首次分离已经过去四十多年,化学家终于合成了阿司匹林,那个时候CharlesGerhardt还不知道,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刚开始出现时,它还没有戴上“神药”的光环,因为它很难闻,对消化道的刺激也比较大,直到两年后它的刺激性显著减小,才正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不过,这并没有意味着它的副作用完全消失了,或许,在这个时候就注定了它有一天会从神坛跌落。
刚开始阿司匹林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应用广泛,后来人们又相继发现它的新作用,才使得该药成为每个家庭药箱中的必备药。然而,药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哪怕现在医疗技术如此发达,也不能让药像水一样“百搭”,还是有人对它不适应,并且不适合长期使用,有可能增加出血和溃疡等问题。
美国医疗界表示,不建议老年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
六年前,美国医疗界给出的建议是,超过五十岁的人,每天吃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很多人听从了建议,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不过,现在又出现了新的声音,要不要吃药应该视情况而定:
本身身体健康,没有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可以不吃;
没有中风或心脏病病史,出血风险小的人群也可以不吃。
就连美国心脏病学会也改变了观点,不再推荐老人吃药预防疾病。原因无它,还是和长期吃药会增加出血风险有关。
不吃阿司匹林,如何预防心脏病呢?改善生活方式更重要
不吃药的人本身就是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一类人,可能会有一些小毛病,但不是很严重,没有发生过心脏病或中风这类严重问题。那么,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疾病。具体怎么做呢?
控制好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保持低盐、低脂饮食习惯,喜欢抽烟的人要尽快把香烟戒掉,烟草会毒害心血管,提高风险系数。饮食上可以多吃坚果、谷物、深海鱼、果蔬、豆制品,这些有助于减轻心血管负担,要舍得吃。
要经常活动身体,增强心脏功能,但是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在雾霾天或工厂附近活动,如果室外天气不好,最好进行室内活动,比如骑动感单车、做瑜伽、深蹲等。而且运动不仅仅能让你更强壮,对控制慢性病,预防心脏病和中风都有帮助,一定要长期坚持。
若想心脏好、大脑健康,还需要多休息,多动脑,合理释放压力,不要操心太多事,每天有太多烦恼,不利于修心养性。工作繁忙的人要找时间放松,哪怕闭上眼睛休息两分钟,什么都不想,也能让身体得到舒缓。
阿司匹林不是保健品,只有合理使用才能获得好处
处方药不是乱吃的,能随便买到,但是不代表可以不遵医嘱就吃,可是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的人明明身体是健康的,偏要吃药预防疾病。药,只有用对了人,才能产生作用。比如说血压偏高,年龄超过50岁,有糖尿病,这个时候就要吃药。而孕妇、贫血患者、胃溃疡患者,则不能瞎吃,吃得不对会带来更多风险。
在吃之前还要了解它的剂量和作用关系,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小剂量的药主要用于预防,一般一天吃一次,中等剂量和大剂量,可用于镇痛、消炎。
说到底,它就是一种药,相信没人会主动吃药,只不过附加了“预防”的作用,又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扯上关系,所以在很多人眼里成了万金油,堪比保健品,事实上它没有那么神奇,乱吃也会产生副作用,比如过敏长疹子、拉出血便、恶心呕吐、流鼻血等等。
杨先生“三高”占了两高,因为担心自己会脑梗,自行到药房买药,每天吃一粒预防,结果连续多日排出黑便,做检查后发现杨先生胃中有一个很大的溃疡,还在出血,而出血的原因就和他盲目吃药有关,幸好他及时来检查发现了,否则时间长了胃病可能会更严重。
另一位七十多岁的韩大爷,吃药后不停流鼻血,原来大爷看错了说明书,本来吃一粒就行,他误以为要吃四粒,结果引发的出血的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的吃法可以预防疾病,但是错误的吃法也会增加出血风险,到底该不该吃,怎么吃,还是要咨询医生,谨慎一些总不会错。当然,如果医生交代必须吃药,希望患者能配合。
参考资料:
[1]冠心病的24个危险因素全在这,赶紧跟上预防调整·健康时报.-01-15
[2]吃阿司匹林防血栓不料吃出胃出血·潇湘名医.-06-24
[3]“天使药丸”阿司匹林的前世今生·晨株洲.-02-18
[4]美用药指南不建议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改善生活习惯更重要·参考消息.-03-20
#春季健康讲堂#
一颗小小的白色药丸,任谁也不会把它和“世界医学史三大经典药物”联想到一起[详细]
不知从何时起,保温杯里泡藏红花成了新时尚,藏红花成为了新一代养生“网红”[详细]
一颗小小的白色药丸,任谁也不会把它和“世界医学史三大经典药物”联想到一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