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免费讲座活动又开始了!活动详情在文章结尾哦~
对于月嫂、育婴师、早教师来说,每天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里,“安全”是排在所有工作第一位的,但其实家里也有很多潜在的危险,你看起来安全的东西,很多都是“宝宝杀手”,比如说:水!
什么是水中毒?医学上,水中毒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是指婴儿的水摄入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简单来说,就是体内水太多,钠太少,导致血钠过低,电解质失衡,导致脑功能错乱。
婴儿水中毒的主要原因婴儿水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摄入水过多。婴儿过量喂水、补水,或用含盐量少的液体静脉输入、洗胃、灌肠,均能造成水中毒。胎儿时期和临产前孕母输液不当,亦可引起胎儿和刚娩出的新生儿体液紊乱。
例一:继发于喂养不当的水中毒
男婴,足月正常分娩。每2小时喂一次稀释奶约ml及等量白开水,日龄5天人院,呈营养不良及嗜睡状,强直惊厥。给予镇静剂、钙剂及葡萄糖均无效。入院后查血钠mmol/L,确诊为水中毒。静滴5%氯化钠20ml后,惊厥停止。
例二:继发于输液不当的水中毒
男婴,20日,因新生儿肺炎在门诊于9小时内输液ml,出现嗜睡、全身中度浮肿,因病情加重入院。查血钠mmol/L,诊断水中毒。入院后停止输液,次日浮肿消退,精神转好。
例三:继发于补水不当的水中毒
?女婴,10个月,因傍晚有发热(38℃),轻度腹泄,医生告知女婴父母给予补水。凌晨1:30-4:00时之间共饮无盐液体0毫升,随即于凌晨4:00后开始惊厥,在急诊室静注安定2毫克10分钟后惊厥再发。查血钠mmol/L,诊断为水中毒。静滴2%氯化钠ml,数小时后病婴活泼,开始正常进食,惊厥未再出现。
母乳喂养婴儿不需要喂水6个月以下婴儿肾功能发育不成熟,短期内摄入大量水分而肾脏又不能及时排除,血钠降低就会影响水分排除。
母乳内含有6个月以下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它不但含有婴儿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和乳糖,而且还有足量的钠、钾、钙、磷、铁、维生素(维生素D除外)等。
母乳的主要成分是水(90%以上),即使气候炎热、干燥,母乳也含有婴儿所需的充足水分,不必另外补充水分。
如果再另外喂水,不仅会增加婴儿心脏和消化道的负担,影响婴儿食欲与消化功能。
水中毒的主要症状1.轻度或慢性水中毒者,发病缓慢,症状常不明显。可出现嗜睡、头痛、头昏、眼花、脑涨、恶心、呕吐、软弱无力、肌肉抽搐等症状。婴儿主要表现为烦躁、哭闹和昏睡,而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2.急性水中毒时,由于脑神经细胞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故脑症状出现最早且突出,可发生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如凝视、失语、精神错乱、定向失常、嗜睡、烦躁、视力模糊、肌肉抽搐、癫痫抽搐发作以至昏迷等。
3.诊断水中毒,除根据病史、体检、血钠低于mmol/L外,应密切观察体重变化。若输液后体重增加2%以上,就应观察有无水中毒症状的出现。
孩子渴了,该怎么办如果婴儿真的口渴的话,最先应该喝的是母乳或配方奶。
婴儿出生后,会有强烈的吸吮反射,这是孩子自身带来的生存本领。所以看起来像是口渴了,但其实如果正常喝奶的话,他们是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的。
当然,在天气非常热,孩子出了很多汗又不能及时哺乳的话,可以稍微补点水,一般不能超过30-60毫升。
拉肚子,该如何“补水”在我国,腹泻是小儿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呼吸道感染。造成小儿腹泻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脱水和酸中毒。对付腹泻,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不是使用抗生素,也不是盲目地止泻,而是——口服补液盐,把身体丢失掉的水分和电解质补充回来,使之回到平衡状态。
口服补液盐中各种电解质的含量较高,如腹泻一旦停止,脱水一旦纠正,就应立即停用,以防发生其他副作用。
月珠家政温馨提醒
如果服用补液盐后,孩子眼睑浮肿,表示服入盐分较多,应停服当日未服的剂量,改服白开水;若腹泻未好,则次日再继续服用。如孩子仍腹泻频频,脱水症状更明显,就要适当增加剂量,或求助于医生。
本月末,月珠家政将举办免费“规避危险,给宝宝安全护理”讲座活动,所有月珠的阿姨们都可以免费参加,届时,将有专业育婴师老师为大家讲解如何避免潜在危险,让雇主更安心,为自己赢得尊重和高薪!
金秋培训特惠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想通过自己的专业和努力赢取高薪的阿姨们
快来学习吧!
知识改变命运,专业成就高薪!
活动详情请拨打培训
王老师
艾老师
乔恩老师
希望优秀的你能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在家政行业开辟自己的一片事业!
更多家政知识请扫码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dfly.com/fbyy/1521.html
本月免费讲座活动又开始了!活动详情在文章结尾哦~对于月嫂、育婴师、早教师[详细]
应与新生儿生后1周内其他原因所致的出血相鉴别:(1)胃肠道出血:应与咽血[详细]
本月免费讲座活动又开始了!活动详情在文章结尾哦~对于月嫂、育婴师、早教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