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生儿出血症 >> 康复案例 >> 正文

流行性出血热有哪些临床表现,并发症有哪些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6/11 5:16:08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s://m.39.net/news/a_6991925.html

潜伏期4~46天,一般为7~14天。10%~20%的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功能失调的前驱症状。典型病例病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重型病例前3期之间可相互重叠,非典型及轻型病例可出现越期现象,5期经过不明显。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

一、发热期

多起病急,寒战、高热,体温39X~40r,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一般持续3~7天,少数可达10天以上,通常体温越高病情越重。多数患者出现“三痛”“三红”表现,即头痛、腰痛、眼眶痛,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重者呈酒醉貌,同时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有鼻出血、咯血、黑便或血尿。球结膜充血、水肿,软腭,腋下可见散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有时呈条索或抓痕样尿中含大量蛋白质,镜下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

二、低血压休克期

一般在病程的第4~6天出现,多数患者于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发生,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是本期特点。持续时间短者数小时,长者6天以上,一般为1~3天。多数患者血压开始下降时四肢尚温暖,以后则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当大脑供血不足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谐语,甚至狂躁和精神错乱。如果休克持续时间过久,可引起D1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损伤。一般认为,休克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则病情越重。轻型患者可不发生低血压或休克。

三、少尿期

多出现于病程的第5~7天,持续时间一般为1~4天。24小时尿量少于mL,甚至少于50mL°胃肠道症状、出血症状和精神神经症状明显,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患者有鼻出血、呕血、便血、咯血、尿血等表现,大多血压升高、脉压增大,严重者出现尿毒症、酸中毒、高钾血症等,还可因高血容量综合征引起心衰、肺水肿等。

四、多尿期

多出现于病程的第9~14天,本期一般持续数日至数周。多数患者少尿期后进入此期,少数轻症患者可无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直接进入多尿期a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情况又分为3期。

1.移行期每日尿量由mL增至mL,此期尿量虽增加.但血尿素氮和肌酊浓度反而升高。不少患者因并发症而死亡,应特别注意观察

2.多尿早期每日尿量超过mL,氮质血症无明显改善,症状仍重。

3.多尿后期每日尿量超过mL,并逐日增加,一般为0-SOOOmL,少数可达mL以上。此期氮质血症逐步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好转因尿量增多,如不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极易发生失水、低血钾和低血钠,甚至发生继发性休克,同时易继发细菌感染。

五、恢复期

经过多尿期,每日尿量恢复至mL以下即进入恢复期.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一般需1~3个月体力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

[并发症】

腔道出血、急性心力衰竭、ARDS,肾脏破裂、脑水肿、脑出血、肺炎及其他继发感染等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自病程第2-4天开始增高,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达高峰,多在(15-30)X10VL,少数患者可达(50~)xloVL,呈类白血病反应发病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病程第4~5天后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型淋巴细胞出现发热后期和低血压休克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升高血小板从病程第2天起有不同程度下降,在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降至最低水平,为(10~60)XL,可见异型血小板,少尿后期血小板数量即开始恢复.

2.尿常规病程第2天起即可出现尿蛋白、管型和红细胞部分患者尿中出现膜状物,为大量尿蛋白、红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相混合的凝聚物。

3.血液生化血尿素氮和肌醉多在低血压期开始升高,少尿期和多尿早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电解质钙、钠、氯在各期多降低.少尿期可有高磷;血钾在少尿期升高,少数患者在少尿期仍可出现低血钾;部分患者血ALT、AST增高。

4.凝血功能检查发热期开始血小板减少,出现D1C时多在50X10VL以下。高凝期凝血时间缩短。消耗性低凝血期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纤溶亢进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高。

5.免疫学检查早期患者的血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尿沉渣细1胞中均可检出汉坦病毒抗原。病程第2天起,特异性IgM抗体21:20为阳性.旧;抗体N1:i40为阳性或间隔1周后两次抗体效价有4倍或以上升高,均有确诊价值。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1%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dfly.com/kfal/15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新生儿出血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